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的主要产物之一,保持了木材原本的构造之不纯含碳物质,通常为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一般用于燃料炭。
木炭价格便宜,易燃,使用简单和易购得。若再经过高温处理,即可变成白炭,如日本的备长炭。
此外,木炭也运用于研磨、绘画、化妆、医药、除臭、除湿以及火药、渗碳、粉末合金等方面。
木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燃料,广泛应用于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商朝的青铜器和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冶炼都用木炭;也曾利用其吸湿性能来观测气候变化和用作棺椁的防护剂。现在除大量用作生活燃料外,还用作金属冶炼、食品和轻工业等的燃料。此外还是电炉冶炼的还原剂。在金属精制时则用作覆盖剂来保护金属不被氧化。在化学工业上,由于木炭杂质少,有良好的化学反应性以及活化后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常作二硫化碳、硫化钠、氰化钠和活性炭的原料。此外,木炭在研磨、绘画、化妆、医药以及火药、渗碳、粉末合金等方面也有用处。
种类按烧炭用的原料可分为三种:
此外还有用竹类烧制的竹炭和用果壳、果核(椰子壳、桃核)等木质原料烧制的果核炭。
从家用炉灶中收取的柴炭则俗称桴炭。
如将木炭粉碎后拌以适当的粘合剂,再进行压积成型和焙烧,可制成压积炭,具有容重大,火力强,破碎率小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木炭按烧炭工艺则可分为白炭和黑炭。
烧炭工艺要求控制薪材受热的温度、时间和氧气等炭化条件。最原始的工艺是堆烧法,操作粗放,炭化条件不易控制,因此质、量都很差。目前普遍应用的工艺是窑烧法,可控制炭化条件以保证木炭烧制的质和量。
的黑炭烧制工艺是薪材在窑内炭化后,隔绝空气进行冷却。白炭烧制是在木炭赤热时取出窑外与空气接触,利用热解生成的挥发物燃烧时的高温进行精炼后,再行覆盖冷却,不仅有较高的固定碳,而且表面附有残留的白色灰分,因而得名。
炭窑的型式很多,从最简单的土窑到现代化的连续作业窑(立式、卧式)都有。以土窑为主,著名的有浙江的缙云鲤鱼窑、青田瓜瓢窑、福建的永泰白炭窑等。此外,还有适应林区废材分散特点的移动式炭化炉。木炭也可从木材干馏工业制得。成分和性质木炭除含碳素外,还含有氢、氧、氮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其含量与树种的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炭化的最终温度。
木炭的性质受工艺和材种的影响很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木炭的燃烧木炭孔隙多,与空气的接触面大,有利于燃烧。燃烧过程分两个阶段,第1阶段:木炭的表面吸附氧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第2阶段:二氧化碳与碳吸热和还原生成一氧化碳;同时,一氧化碳进行氧化再生成二氧化碳和放出热量。热量的发生促使温度上升和反应加速,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开始并继续进行燃烧。灰分对燃烧也有影响,如将木炭脱去灰分则着火点上升。黑炭由于有较多的挥发分,着火早,升温快,但燃烧时间短。白炭着火迟,但燃烧时间较长。
展望烧制木炭虽损失了30~50%的能源,但具有薪柴所没有的优点。在工业发达国家被用作辅助燃料和工业原料,在发展家仍是重要的能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森林资源的减少,木炭的供应日趋紧张。因此,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废材,建立专用的薪炭林,研究改进炭化工艺等将是必要的措施。
木炭在化石燃料仍不普及的国家,常做为主要燃料。木炭也常用于烤制食品。
将木炭研磨成粉末,再以黏着剂接合成碳笔。常用于素描。
木炭也是可以做为过滤水或空气的材料,例如活性碳。
木炭易于取得,是网络上除湿手工物的常见原料。一般以透气容器盛装置于鞋柜、衣柜等小空间用以吸收湿气,一段时间后以曝晒方式再重新利用。
没有波上草皮和泥土的原始木桩
在美国阿利桑那州被遗弃的木炭窑
北海道札幌市厚别区“北海道开拓村”
机制炭“大锯炭”
备长炭
黑炭和七轮
素描用木炭
木炭铅笔
活性炭